疫情當下,如何做好防疫投資?理財專家建議,目前市場震盪加劇,掌握進出場時點難度高,且投資人也容易犯追高殺低的錯誤,值此黑天鵝群舞之際,不妨善用機器人理財,透過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及大數據分析出來的資產配置,也能有機會跑贏大盤,做好資產保全。
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及油價之戰雙重夾擊下,市場擔憂全球經濟衰退將席捲而來,使得各類資產掀起罕見的無差別拋售潮,今年投資市場出現劇烈修正,美股今年3月在短短10天內,就因為股市暴跌而觸發4次熔斷機制,就連高齡89歲的股神巴菲特也感嘆,生平第一次遇到此狀況。而一向被視為避險性資產的債市及黃金,今年3月也曾遭到拋售而暴跌。為了穩住經濟,全球各國貨幣與財政政策迅速出台,期望藉此減輕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。
就過去幾次重大危機經驗來看,如2003年SARS、2008年金融海嘯、2011年歐債危機等,股市受到危機事件波及,將會面臨沉重賣壓及劇烈波動,但隨著事件獲得控制,反應完利空後,市場終將回歸基本面,反彈可期。以SARS為例,疫情期間,陸股、港股及台股的跌幅約8-12%,疫情開始獲得控制後,股市開始回補先前跌幅,SARS結束後3~6 個月,陸股、港股及台股持續上揚,顯示股市雖受到疫情影響而遭受短期打擊,但隨後在數個月後呈現反彈。
指數期間 | MSCI中國 4/25(註3) |
恆生 4/25(註3) |
台股 (註1) |
標普500 3/11(註4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/11(註2)~跌至最低點(註3) (註4) | -11.14% | -8.55% | -8.34% | -3.43% |
疫情結束後3個月 | 16.06% | 17.25% | 15.17% | 2.2% |
疫情結束後6個月 | 56.28% | 31.31% | 20.91% | 14.1% |
巴菲特曾說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,在別人恐懼時貪婪」,大家都知道這道理,但是「知易行難」,因為人性弱點掌握進出場時機的難度相當高,即使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者,不少人也會熬不住人性的考驗,停止扣款,或者是急於贖回基金。
面對現階段市場亂流多及大幅震盪的局面,兆豐銀行建議,與其自己傷腦筋研究市場,選擇投資標的或判斷進出場時機,還不如交由機器人理財,優點有:
一、執行紀律投資:不需要在意進出場時機或市場波動因子,不讓短期波動與行情變動牽動情緒,影響策略的有效運行,協助投資人嚴格執行交易規則。
二、分散風險:標的不單押在某類型跟某區域,而是透過多元化資產配置,降低風險,實現資產長期穩健增值的目標;三、解決市場資訊不對稱:礙於時間與精力,投資人無法充分了解與獲取市場各類訊息,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,而機器人理財可以經由大數據詳盡分析各類資訊,並運用到投資模型,解決資訊不對稱的現象。
兆豐銀行指出,機器人理財是資產配置的好利器,它不追求短期效益,也不會頻繁交易,而是執行紀律投資,以理性投資來獲取更穩健的合理報酬,長期績效甚至有可能超越大盤。
兆豐「理財e把兆」機器人理財於今年1月17日推出,觀察自推出日至3月底止期間,積極型和成長型投資組合雖然受全球風險資產上下激烈震盪的衝擊,然而績效與波動度的表現都比大盤還要好,主因在於透過效率配置建立的投資組合,無論在投資標的選取或資產權重的配置,都能經得起市場考驗,有效降低投資風險,進而帶來穩定的報酬。
漲跌幅 | 年化波動度 | ||
---|---|---|---|
MSCI全球股票指數 | -23.3% | 51.21% | |
新興市場股票指數 | -25.6% | 34.78% | |
「理財e把兆」機器人理財 | 積極型退休計畫 | -13.2% | 21.67% |
成長型退休計畫 | -13.9% | 22.62% |
有別於傳統理財方式,兆豐「理財e把兆」理財平台優點有四,一是科學化紀律投資:透過大數據系統演算及量化篩選投資標的,建構多元投資組合以分散投資風險,執行紀律投資,計算最佳的資產配置,降低人為判斷錯誤,並經由自動化監控及定期再平衡機制,隨時監控投資組合。
二是分析目標資金缺口:投資過程遇到預期外的事情,例如失業、進修、買房、結婚、生育等狀況,無法按時執行定期投資而偏離預期報酬時,會協助提醒目標資金缺口,並提醒客戶儘快補足,讓理財目標能夠回到原先設定的軌道。
三是客製化理財:打破過往「客群式」經營,改以「個人化」方式,即使客戶投資屬性相同,亦能提供智能差異化的投資組合建議,讓客戶得以享受智能化的個人理專服務,並採取「智能投資」、「圓夢計劃」、「樂活退休」三大模組,共有16個小機器人,為投資人自動配置多元市場及多重資產投資組合。
四是人性化設計:平台直覺式的使用者介面與順暢的流程設計,很容易上手,操作簡便快速,從登入到完成下單,3分鐘內即可完成。
※本文所引用某段期間內之股票指數走勢及「理財e把兆」機器人理財投資組合之績效及波動度僅供參考,不作為未來走勢之預測或獲益之保證。本文所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,並未誘導及鼓勵相關人士買賣任何內文所涉及之金融商品。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策略,須自行承擔結果。